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问答大全 >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(江苏省)模拟试卷(一)答案

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(江苏省)模拟试卷(一)答案

被浏览: 0次 2023年07月31日 00:26
热门回答(6个)
游客1

There are many American expressions that use parts of zhe body like zhe back,shoulders and even chest

游客2

语文模拟卷(二)

【滕王阁风景】

14.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,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,有其相关性;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,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,让人一览无遗,又有其相似性。所以,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,赞美滕王阁视野开阔,景致优美;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禅橘的具体描述。(意思对即可)

15.○1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,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;○2水远山长,刚柔相济,视野开阔,令人激情狂奔;○3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、美丽潇洒;○4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,白云悠然,飞鸟轻盈。

16.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,不能不前往一游;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,游玩方便,而且其临观之美,令人心旷神怡;③登上高阁,视野会开阔起来,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;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——《滕王阁序》;⑤滕王阁几经兴废,记录着沧桑,见证着历史,登临它,可以读历史烟尘,可以写当代风采,可以抒未来憧憬。(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)

17.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,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。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,觉得不吐不快,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。②作者觉得,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,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。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,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。(意思对即可)

模拟卷(三)

文言

5.(3分)【答案】B 【解析】谨,小心、谨慎

6.(3分)【答案】D 【解析】而,都是承接关系。A凭借……身份;表承接,来B介词,在;介词,对于C介词,表被动;动词,成为。

7.(3分)【答案】A 【解析】燕王逃脱是因为高煦救兵到来。

8.(10分)【答案】

⑴(燕王)飞奔登上大堤,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。(“走”奔跑,1分,“佯”假装,1分;“疑”使…迷惑,1分。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)

⑵何福想要用久守的战术使燕军疲劳,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, 深挖护城河(壕沟) 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。(“持久”用久守的战术或持久作战,1分;“老”使…疲劳,1分;“深堑高垒” 深挖护城河或壕沟 加高城墙,1分;“固”使…坚固,1分。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)

⑶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,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。(“移军淮河”省略“于”1分;“就”获得,1分;“走”迅速出发,1分。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)

附文言文翻译:

平安,滁州人,字保儿。建文元年,攻打燕国,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。后来担任先锋。燕王说:“平安,竖子罢了,以前跟随我出塞,识破我用兵的计策,我要先打败他。”等到打仗的时候,不能挫败平安。燕王迷了路,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。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。燕王看到情况紧急,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、飞石奋力作战,燕王的马受了伤,箭也用完了,飞奔登上大堤,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,恰好高煦救兵来到,才得以幸免。在这时,平安作战最为尽力,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。

第羡租二年,燕打败了盛庸,调军和平安作战。平安大败他们。又在滹沱河作战,又打败了他们。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,达几丈之高,作战激烈时,就登上楼台眺望,用强弓向燕军发射,燕军死了很多。滹沱河这场战斗,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。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,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,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。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,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:“我从小参军,现在年老了,经历了多场战争,从来没有见过贺派团像这样(激烈)的。”

八月,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,打败了他。建文四年,燕军攻破萧县。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。燕将白义、王真、刘江迎击敌人。平安辗转作战,斩杀王真。王真,是一员骁将。燕王曾经说:“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,什么事情做不成呢!”燕王于是亲自迎战,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,径直上前刺杀燕王,这时,身下战马突然跌倒,火耳灰被活捉。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。过了一些时侯,又前进到小河旁,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,杀了它的大将陈文。不久,何福的军队也到了,与平安的军队会合。燕军更加害怕,燕王一连几天几夜都穿着铠甲。

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,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, 深挖护城河(壕沟) 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。粮草运输遭到燕军的阻截 。平安派兵前往迎接,燕王用精锐骑兵阻截平安军队,使他一分为二。何福打开壁垒前来救援,被高煦打败。晚上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,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。第二天,燕军突然迫近军营,发了三声炮,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,争着赶赴城门,于是军队大乱。燕兵乘机进攻,平安军人马纷纷跌落壕沟,把壕沟都填满了。平安等三十七人都被捉住。平安在真定驻扎了很久,多次打败燕兵,斩杀了好几员善战的大将,燕军将领没有人敢触其锋芒。现在被捉住,军中士兵欢呼震动天地,说:“我们这些人从此就安全了!”燕王爱惜他的才能和勇气,选精锐士兵护送他到北平,命令世子和郭资等人好好照顾他。

永乐七年三月,皇帝在北京巡查,批阅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,对身边的随从说:“平保儿还在啊?”平安听说了这件事,就自杀了。皇上命令用指挥使的俸禄给养他的儿子。

古诗词 【长安夜雨】

9.(1)(3分)【答案】(1)生活的艰辛;(1分)(2)命途的不顺;(1分)(3)生命的衰老。(1分)

(2)(4分)【答案】(1)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,直到天明,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,表明忧愁之久,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;(2分)(2)运用比喻手法,将“百忧”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,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。(2分)

(3)(3分)【答案】(1)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。树上集聚的早鸦,是作者所见之景;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。(2分)(2)这些景物凄冷萧条,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。(1分)

【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】

11.(5分)【答案】①特点:描写和煦的阳光、流淌的河水、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,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、温馨祥和的特点。(2分)②作用: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,(1分)烘托主人公愉悦舒心的心情,(1分)为与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“反差”做铺垫。(1分)

【解析】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,能力层级C级和 D级兼而有之。

12.(6分)【答案】①描写牛被德富老汉细心饲养、调教和使用,表现了德富老汉的勤劳、善良等性格。②通过牛顶死德富老汉情节的描写,突出了德富老汉的悲剧命运。③通过牛顶死德富老汉情节的描写,表现牛对专断的爱的反叛,深化了小说的主题。

【解析】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,能力层级为C级。可以从牛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入手分析。

13.(6分)【答案】①他具有淳朴、勤劳等传统农民的品格。他是铁打的庄稼汉,他不给先辈们丢脸,想得到先辈们的好评。②他善良、有爱心。他细心饲养、精心调教心爱的牛。③他对牛的爱有时是专断的、偏执的。牛不听吆喝,他就忍无可忍,又骂又抽,总认为牛是通人性的,打是亲骂是爱。④他热爱土地,对生活、对命运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。他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温馨的结局,要和先辈们一块融入并扎根土地。

(每答对一点给2分,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,意思对即可)

【解析】考查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的能力,能力层级为D级。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、事件,从人物描写的方法(如动作、语言、心理活动、肖像)角度入手分析。

14.(6分)【答案】观点一: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。

①从情节上说,结局让德富老汉最后死于他精心饲养、调教、衷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,前文是作了层层铺垫的,如“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,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”,“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,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”,以及重笔描写祖先“坟茔”的文字等等,都为小说的结局设下了伏笔,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(3分)

②从主题上说,这样的结局处理强调了“专断的、不平等的爱”的悲剧性,也表明了“世事难料,命运无常,有时甚至结局与愿望相反”的生活常理,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。(3分)

观点二: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。

①从情节上说,前文虽有铺垫,但伏笔不足,交代不够,不能必然地发展到德富老汉最后死于他精心饲养、调教、衷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这一结局,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。

②从主题上看,这一血淋淋的悲剧性的结局,与前文具有诗情画意的描写反差太大,这种悲剧只是偶然现象,作者夸大了悲剧的性质,有违生活的逻辑。

(不要求面面俱到,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,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、论述是否合理、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)

【考点】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,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,要求立足自我,感悟和体验文本,独立思考,发表看法。考生答题时不能脱离文意,要注意考虑到文章的主题和情节结构两个方面

【先秦理性精神——儒道互补】

15.(6分)

①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;

②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;

③重视情、理结合,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。

16.(6分)

①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, 建立了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。

②把人的情感、观念、仪式引导在现实生活之中,形成了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。

③孔子思想后来演化出庄周的泛神论和独立人格理想。

17.(6分)

①世界观上,儒家的入世、乐观进取(1分)和道家的出世、消极退避(1分)两种思想互相补充协调,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(1分)。

②审美兴趣上,儒家以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,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(1分),道家从内容到形式,冲击、解脱和否定了这种框架和束缚(1分)。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(1分)。

模拟卷(六)

【于成龙传】

5.C(坐:犯罪)6.B(A项、D项的前句均不能表现处事策略;C.后句跟得民心无关。)7.D(“天下廉吏第一”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,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。)8.(1)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(暗中查访),遍访民间隐情,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,就按其踪迹(追查其踪迹线索)抓到案犯,百姓非常惊叹佩服。(得分点:微行、狱、辄、踪迹)

(2)贴出文书告知自首的人可以免罪,前来自首的人每天数以千计,都饶恕了他们。(榜示、日、贷)

(3)这年冬天,皇帝南巡至江宁,告诉江宁知府说:“你一定要仿效前任总督于成龙正直清廉,才不辜负我。”(得分点:是、务、乃)

【除夜宿石头驿】 不知道是不是标准答案

1、突出特色:同样是写孤身在外过除夕之夜的情景,但这首诗主要通过寒灯一盏写出。具体来说:“旅馆谁相问?寒灯独可亲。”起句突兀,却在情理之中。除夕之夜,万家团聚,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,奔走旅途,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。长夜枯坐,举目无亲,又有谁来问寒问暖。人无可亲,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,摇曳作伴。“谁相问”,用设问的语气,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。“寒灯”,点出岁暮天寒,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。
一灯相对,自然会想起眼前的难堪处境:“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”出句明点题中“除夜”,对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。
2、写作手法:“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”摒弃谓语,只用两个名词,连同前面的定语“一年将尽”、“万里未归”,构成对仗,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,对照并列在一起,自有一种暗中俯仰、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,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,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。
3、表达情感: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。诗人一生行事,抱有济时之志,而现在不但没能实现,反落得病骨支离,江湖飘泊,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?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。

【人类对海洋造了多少孽?有多少人在反思?】 非标准答案

1.(1)因礼品市场对珊瑚的要求,海底采油等工程,珊瑚礁正在被毁掉(2)河流上的大坝减少了生物的物种交换,原油运输和垃圾钢架对海洋也造成了污染(3)被送进海洋的重金属对海洋中生命和人类生命都很危险(4)从陆地河流想海洋运输了无数致病基因
2.不应当因为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向海洋过度索取,对海洋过度开发,不能只想到自己发展,也要给海洋生物保留生存空间,不对流向海洋的河流做错事
3.人们用人工礁石保护海岸和海滩,却破坏了与原本的生态系统,尽管这些系统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,但却无法抵抗人类破坏带来的灾难~

模拟卷(七)

文言

5.A

6.B

7.B

8.(1)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,更加好好对待他,邀请他与自己共事。

(2)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严威,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,做官的和百姓都很高兴。

(3)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,任命我为前锋,与古人相比,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。

【老村与老屋】 非标准答案

1.情感上: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--淡淡的悲伤;结构上:承上启下展开了叙述. 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是因为 " 我"与老屋的情深厚却没有留下一丝可以怀念的实物,以及无法画出老屋的原貌 而自责.
2 采用对比,排比的手法,把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枯燥对比,突出了过去的美,同时 也与前文的"莫名的酸楚和愧疚"照应.
3怀念,惭愧,自责.
4不矛盾,前者着重点在于情,是作者的心也是他的愿望;后者,看中的是现实,时代变迁,以往的宁静被都市渐渐代替是一种必定的结果.

【理性审视底层创作】 非标准答案

1.(1)因为当今的“底层”是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浪潮中裂变而出的阶层,他们不再是单一身份的农民或下岗工人(2)贫富差异,命运沉浮,时代变化,使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处于调整变化中(3)在底层与上流间建立器精神桥梁,在新环境下建构“底层者”人格精神。
2.因为今天作家们笔下的“底层”,往往是已经城市化了的作家们想象中的“他者”,他们在企图为底层代言之际,已经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,对底层的同情建立在了优越感之上。
3.(1)底层写作最明显的特点以及“后悲剧”时代显示出的新特点(2)需要从淡出你的感性创作中提炼出有自身理论价值的创作思想(3)底层文学的基本特质是苦难叙事。(4)底层文学变味

模拟卷(八)

【追和陶渊明诗引】

9. D(3分。处:隐居)
10. C(3分)
11. C(3分。“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”的说法没有依据)
12. ① 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,建造茅竹之屋(或“修建茅竹之屋”、“用茅竹建屋”)居住(或“居住在那里”)。(3分。“负担”“葺茅竹”“居”三个得分点)
② 这就是深深佩服陶渊明,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行为的原因啊。(4分。“此所以”“晚节”“师范”“万一”四个得分点)
③ 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,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(或“与日俱进”),(才思)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。(3分。“斥”“日进”“沛然如川之方至”三个得分点)

【歌的高度】

1.用的是白描的手法;
用月亮的纯白、干净衬托(或“象征”)汽车兵心灵的纯洁、无瑕,同时也衬托(或“象征”)女文工团员心地的纯洁、善良。

2.她正在患高山反应,还发着高烧;她是个舞蹈演员,唱歌非她专长。

3.抒发感情,把女文工团员的牺牲看作是“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”;
深化主题,用当地牧民也没有见过的美丽夜鸟象征女文工团员的崇高精神(或“写出了女文工团员对作者的精神鼓舞和影响”;
增强文章的真实性,交代作者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。

4.一是海拔的高度,女文工团员是在高原唱歌;
二是艺术的高度,女文工团员显示了超拔的唱歌天赋(或“音阶的高度,女文工团员唱得声音宏亮、音阶高”;
三是人生的高度(或“生命的高度”、“精神的高度”),女文工团员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人生的高度。

游客3

看来大家都在找···我们的答案没有详细的过程 悲哀···

游客4

哥们 有物理化学 共享下 451566853@qq.com

游客5

有这么多搜寒假作业答案的弟兄…

游客6

哥们??我也在找 是物理把 哈哈